英國《自然·地球科學》雜志28日在線發(fā)表的一項地球科學最新研究指出,地磁強度在約5.65億年前出現(xiàn)最低值,“地球發(fā)電機”也處于崩潰邊緣,而由于地球固體內核的形成能加強地磁場,這一結果表明,地球內核的形成可謂恰逢其時。
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,位于地球的最內部。但一直以來,科學家們估計的內核固化時間差異巨大,從25億年前到5億年前不等,對記錄過去地磁性質的巖石進行分析,則可以縮小這一范圍。
在地心,有著6倍于月球體積的巨大鋼鐵融流海洋,構成了所謂的“地球發(fā)電機”。液態(tài)鐵在新形成的內核邊界固化,被認為可能曾是“地球發(fā)電機”的重要能量來源——外核中液態(tài)金屬的對流形成了磁場。模擬預測,這種能量增強會保存在記錄地磁場強度的巖石中。
此次,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科學家約翰·塔度諾及同事對5.65億年前在現(xiàn)今加拿大魁北克省東部形成的斜長石和斜輝石單晶體進行了分析,并測量了其記錄的地磁場曾經(jīng)的強度和方向。
分析中,研究人員檢測到了前所未有的地磁強度低值,并推斷當時的地磁倒轉頻率較高,這表明“地球發(fā)電機”當時處于崩潰邊緣,當時內核尚未完全固化。
在隨附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,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彼特·德里斯克表示,地球內核的形成時機可謂“正是時候”,它的出現(xiàn)不僅維持了“地球發(fā)電機”的運轉,還拯救了地磁屏障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