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來源:Aaron Gekoski
三代婆羅洲大象經(jīng)過一個棕櫚油種植園。
一項日前發(fā)表于美國《科學公共圖書館·綜合》的研究顯示,1/4的脆弱脊椎動物物種在其90%以上的棲息地內(nèi)受到人類威脅的影響,約7%的物種在其整個棲息地范圍內(nèi)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。
“如果不采取保護行動,這些物種將在棲息地受影響地區(qū)衰落,甚至可能滅絕。完全受影響的物種幾乎肯定會面臨滅絕。”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James Allan說。
Allan和同事繪制了全球5457種受到威脅的陸生鳥類、哺乳動物和兩棲動物的棲息地。他們將地球劃分成一個個面積為30平方公里的格子,確定了每個格子中人類活動的數(shù)量——包括農(nóng)作物和牧場、建筑環(huán)境、夜間照明、狩獵、公路和鐵路,并分析了每個物種對這些活動的敏感度。
這些人類影響發(fā)生在84%的地球表面上,同時每個物種平均有38%的活動范圍受到其中一種或多種影響。哺乳動物受影響最大,平均每個物種有52%的活動范圍受到影響。1/3的物種在其生存范圍內(nèi)未受到這些威脅。
Allan表示,這些發(fā)現(xiàn)可能是保守的,因為他們沒有考慮傳染病(會影響兩棲動物種群)或氣候變化(會影響整個類群的物種)。
“我們對哺乳動物面臨威脅的了解要比對兩棲動物更深刻。”Allan說,這可以部分解釋為什么該團隊的研究結(jié)果顯示哺乳動物受影響最大,盡管兩棲動物通常被認為受到的威脅更大。
。
受人類活動影響最大的5個國家都在東南亞,包括馬來西亞、文萊和新加坡。這些國家平均每個網(wǎng)格單元有120.3個物種受到影響,而全球平均為15.6個。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(qū)是紅樹林,巴西、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潮濕闊葉林,以及印度、緬甸和泰國的干燥闊葉林